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教授鄧志培在實驗室使用機械拋光機。 新華社發
2023年5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參與“澳門科學一號”衛星研制的澳門科技大學師生代表回信,在肯定近年來澳門與內地航天等領域科技合作成果的同時,向澳門高校、澳門科技工作者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了新的期待。深化澳門與內地的科教合作,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開創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澳門科技事業日新月異
受歷史因素和地理位置的影響,澳門在20世紀80年代后逐漸形成了以博彩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制造業和服務業等為主的產業結構。其中,博彩業一直是澳門的支柱產業,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種相對單一的產業結構給澳門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公布的數據,疫情期間澳門入境旅客人數、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和博彩毛收入均有比較明顯的下滑,凸顯了澳門產業調整和結構優化、尋求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近年來,在中央政府和內地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下,澳門金融業、會展產業和中醫藥產業等發展迅速,澳門與內地的科技合作不斷深化。2022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已有科技型企業超萬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等各類科技創新平臺20家。在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226家注冊企業廣泛覆蓋中醫藥、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醫療服務等領域??萍佳邪l方面,澳門目前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是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近年來,澳門科技論文發表數量和專利申請數量穩步上升。澳門科技人員與內地科技人員合作,在多個研究領域取得高水平成果。如今,澳門貫徹落實“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逐漸成為驅動澳門經濟發展新的重要引擎。
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對澳門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借助前沿科技項目合作、高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融合等多種形式的科技合作,澳門可以增強自身科技實力,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多元產業結構。另一方面,科技事業發展有助于澳門吸引高層次人才特別是科技人才,吸引優秀青年來澳、愛澳、留澳,為澳門發展作貢獻。
科技合作離不開教育合作
從歷史看,澳門經濟發展對旅游業和勞動密集型小企業依賴程度較高,加上居民對本地高等教育需求較小,澳門高等教育起步較晚。1981年,澳門創辦了該地區第一所現代化高等學?!獤|亞大學(1991年更名為澳門大學)。為滿足提高居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需要,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澳門重視跨地區教育交流合作,特別是與內地、香港地區的教育交流合作。
1985年,當時的澳門教育暨青年局、澳門中華教育會與華南師范大學合作,開辦教育專業函授??瓢?。1995年起,澳門優秀中學畢業生可通過免試推薦的方式進入內地高校學習,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一流大學。種種舉措,促進了澳門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回歸祖國后,澳門高等教育發展步伐加快,與內地的教育合作不斷深化。隨著內地高等教育規模擴張,以及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內地高校在毗鄰澳門的珠海設立分?;蛐^,澳門學生前往內地高校求學的人數、內地學者到澳門高校任教的人數逐年上升。這些跨地區流動的師生發揮了連接澳門與內地、促進兩地知識傳播和知識網絡建構的積極作用,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和知識支撐。以澳門科技大學為例,該校早在2005年就開始參與“嫦娥工程”的相關工作,與內地科研機構和高校保持著較密切的科研合作關系。經過多年發展,澳門科技大學在航天科學領域的積累趨于深厚,并于2018年獲批成立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也是我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023年5月,澳門與內地科技人員合作研制的空間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成功發射,澳門科技大學有多名師生參加了研制工作。
深化澳門的跨地區科教合作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間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采取多種舉措持續深化澳門與內地的科技和教育合作,對澳門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豐富與內地科技合作形式,以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要根據國家和澳門發展的需要,促進澳門逐步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高等教育體系和科技體系,為澳門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知識支撐。以科技研發項目、高新技術人員培養和科技交流等為切入點,豐富澳門與內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科技合作網絡,增強澳門對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澳門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
其次,注重教育交流合作,發揮澳門教育及社會團體促進跨地區科技交流的橋梁作用。澳門中華教育會、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澳門青年聯合會、澳門高等教育發展促進會等教育及社會團體在促進澳門教育開放、增強與內地及其他區域教育界的聯系、幫助青年學習成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應持續發揮教育及社會團體在促進跨地區教育交流合作和科技交流中的積極作用,不斷深化澳門與內地及香港的科研合作,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助力科教協同發展。
再其次,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提高澳門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澳門科技事業發展,需要重視科學技術和科學教育的社會土壤。澳門各級各類學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科學有趣的優質科學教育,培養一批又一批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將來投身科技事業的青少年。目前,亟須加強澳門中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推動澳門高校積極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事業,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中小學科學教師,為澳門科技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發揮跨地區科技合作優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澳門在現有跨地區科技合作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拓展與內地和香港地區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與此同時,要發揮澳門與葡語國家的聯系優勢,以科技創新為紐帶,搭建我國與葡語國家的科技合作平臺,深化我國與葡語國家的科教交流合作。要發揮澳門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重要聯結作用,助力我國與葡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作者單位系北京大學,蔣凱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國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