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陳甜,是意大利pigafetta高中四年級的學生,我是她參加“漢語橋”中文比賽的輔導老師。
第一次線上輔導,陳甜用中文大方流利地介紹了自己:“賈老師好,我的中文名字是陳甜,耳東陳,甜蜜的甜,因為我覺得我的性格很甜?!蔽艺f:“我的笑容也很甜,緣分讓我們相遇?!蔽覀z囅然一笑,輕松破冰。
就這樣,愉快而緊張的備賽之旅開始了,我和陳甜約定好要在這段美好而珍貴的中文學習之旅中全力以赴,并制定了為期一個月的備賽計劃。
演講是自我展現的第一環,我們圍繞比賽主題“逐夢中文,不負韶華”準備演講稿。陳甜喜歡聆聽世界的聲音,學習了很多門語言,體驗著語言的美。她與中文的初遇是在初中,那時她發現了自己對語言的極大熱情,對東方十分感興趣,特別是中國的語言和文化,于是堅定地選擇了Pigafetta語言高中,開啟了中文學習之旅。她覺得漢字的發音和形狀非常有意思,也很特別。學習聲調的時候,她說聲調像水里游泳的魚,高低起伏地游來游去;學習漢字的時候,她覺得像畫畫,天上的太陽圓圓的圈里有一橫,那是太陽的能量。在準備演講稿的過程中,她將自己與中文的故事娓娓道來,從初稿到定稿,我從她的文字里看到了一個個靈動而熾熱的故事,字里行間傳達著對中文熱愛。演講稿確定后,從每周的糾音練習到臨賽前每晚的3分鐘激情演講,我們在月明風清的意大利夏夜一同體味著中文之美。
我和陳甜一起準備演講稿
在做語言和文化知識方面的準備時,她做題正確率能達到90%,文字和表達功底扎實,我也提高了對她的要求,講解題目時要求她明確一詞一句的語義與語用。例如在講解“虛心”一詞時,在正確使用詞匯的基礎上,我們一起探討“好學生”具備哪些特征?延伸出努力、勤奮、 細心、粗心等同主題詞,并結合中意不同的校園及生活語境造出有意思的句子。碰到包含文化背景的題目時,她更是表現出對中國文化的強烈興趣。在辨析同音漢字“菜、彩、采”時,說到“菜”,她分享了第一次吃中國菜的難忘經歷和對“包子”的情有獨鐘,并讓我用中文談談對意大利菜的評價;說到“彩”時,我們搜索了“中國色”網站,一同欣賞意蘊兼具的傳統中國色彩;說到“采”時,我們組出了“采茶、采花、采蘑菇”等詞匯,她體會到“采”這個動作是輕輕地。就這樣,我們倆每一次的輔導過程都是“乘興而來,盡興而返”。
我和陳甜做語言和文化知識方面的準備
陳甜準備才藝展示環節的作品
時間匆匆,很快到了比賽的日子。演講時,她大方自信地講述了自己與中文從“相遇”到“相知”的美好經歷,她夢想成為一名翻譯,用中文與世界交流。即興問答環節,面對頗有難度的題目,她也能侃侃而談,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國戲劇。才藝展示時,她用素描繪制了一副富有中式韻味的亭臺樓榭,頗有中國山水畫的寫意韻味。
陳甜參加“漢語橋”中文比賽
陳甜(左二)與其他“漢語橋”中文比賽選手的合照
坐在觀眾席的我,欣賞并捕捉著她參賽時所有美好的瞬間。等待首位出場時,她的臉上掛著一絲緊張感,輕點下巴嘟囔詞句;走下舞臺時,她激動地揮起小拳頭,向我示意自己精準把握了演講時長;比賽間隙,她愉快地和其它選手交流,與我分享她和很多中文學習者成為了朋友……這些都是她為自己心中的中文夢奮斗的樣子。
后來,她被推薦參加了“漢語橋”夏令營,在中國參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參觀了北京和河南多處文化古跡。她一直和我分享夏令營中的點滴。她說:“老師,我們每天在大學上中文課和藝術課,我和意大利同學一起寫書法,畫中國畫,還參觀了中國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爬長城的經歷,我終于入鄉隨俗了,吃了很多中國菜,好吃極了!我還在洛陽認識了一個中國姑娘,我們天天聯系,她讓我更全面地了解了不同的文化習慣,我特別開心,這次經歷太難忘了,中國真的進入了我的心里,我都不想回意大利了?!?/p>
陳甜參加“漢語橋”夏令營
陳甜(左二)參加“漢語橋”夏令營時上了國畫課
一座“漢語之橋”正在她的心中悄然架起,她正踏著輕快的步伐,懷揣著對中文的好奇與熱愛奔赴在路上。(作者系意大利威尼斯大學孔子學院國際中文教師)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