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在中國是一個享有盛譽的名字,他是中國現代橋梁工程領域的奠基人,在特殊時代創造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橋梁作品,為國家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而鮮為人知的是,他還在歐美同學會發展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1981年,茅以升、周培源、陳岱孫等10位著名學者聯名致函中央統戰部,申請恢復歐美同學會,中央復函同意歐美同學會恢復組織和活動。1982年10月,歐美同學會正式開始恢復活動,茅以升出任主任委員,并于1986年恢復理事會制后任會長,1989年11月在任期間逝世,在歐美同學會負責人的位置上工作長達7年之久,在壯大組織、建言獻策、服務經濟、擴大影響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
科學之路上的追夢人
1896年1月9日,茅以升出生在江蘇鎮江。他的少年時代,正值晚清中國風云激蕩之時,戊戌變法、庚子戰亂、廢除科舉、新政立憲,時代變遷,風起云涌。茅以升15歲便萌生了留學的念頭,因為在這之前兩年,清政府已經開始利用美國退回的部分庚子賠款,選拔學生赴美留學。茅以升原想以此方式赴美,但由于信息不暢,到北京方知已經錯失機會。正在此時,他聽說唐山路礦學堂(后更名西南交通大學)在天津尚有招考,他決定趕去一試,并最終入學,入學后方知這所學校只有土木工程專業,這也就直接決定了他的終生職業。
人生命運波瀾起伏,總是在不經意間峰回路轉。1916年,茅以升畢業這一年,清華學校開始增設??粕裘理椖?,即從全國各專門以上學校的畢業生中考選10人,派往美國大學研究院做研究生。最終,茅以升以優異成績入選,5年前的留學夢想終于實現。而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僅用一年就取得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后茅以升選擇讀博,課程主要是高等數學、經濟學、科學管理等。其中數學只為茅以升一個人特別開設,主課教授赫克勒慨嘆道,為你一人,我費的時間比其他課幾十人的還要多!其博士論文《框架結構的次應力》中的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
1919年12月,24歲的茅以升拒絕國外優渥條件毅然回國。茅以升說:回顧我的讀書生活,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橋,為我一生事業建造了堅實的橋墩。
中國現代橋梁的奠基人
奮斗是茅以升一生的主基調,他曾說:“人生一征途耳,其長百年,我已走過十之七八?;厥浊皦m,歷歷在目,崎嶇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濤,幸賴橋梁以渡。橋何名歟?曰奮斗?!?茅以升一生為橋,以橋成名,設計過南京長江大橋、贛江特大橋這樣的杰出之作,而其中,錢塘江大橋是他奮斗歷程中最顯著的徽章。
1933年3月,正在天津北洋大學教書的茅以升先后收到時任浙贛鐵路局局長杜鎮遠和浙江公路局局長陳體誠(兩人皆為茅以升的同學)的電報和長函,勸說茅以升主持錢塘江造橋事宜。錢塘江,上游為普通河道的新安江,到了杭州卻成為潮水波濤險惡的大江,自古就有“天塹茫茫連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橋”的兇名。但茅以升心懷為國建橋的抱負,毅然向工作地天津北洋大學工學院請辭,選擇承接建造錢塘江大橋的任務。
1934年浙江省政府成立“錢塘江橋工程處”,茅以升擔任處長,在橋工處精英們的協助下主持大橋全部結構設計,并以只需銀圓510萬元的設計方案擊敗美國橋梁專家華德爾預估需銀圓758萬元的工程設計方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種種障礙被克服,大橋終于在1935年4月6日正式開工。
錢塘江情況特殊,江底流沙沉積,如茅以升在回憶錄中所說的那樣,“在這種流沙里,如有建筑物阻遏水流,就會加劇水流對江底的沖刷,以致愈刷愈深,最后招致建筑物的傾塌?!币虼艘话愕臉蚨战Y構設計和基礎工程建設方法無法適用。在工程實施過程中,茅以升和全體隊伍一起勘察并根據實地條件應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運法”等來解決技術難題,“利用自然力來克服自然界的障礙”,最終渡過難關。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在錢塘江大橋建造尚未完成之時,抗戰全面爆發,而錢塘江恰在日軍轟炸范圍之內。出于抗戰運送物資和疏通難民的緊急需求,大橋通車迫在眉睫。所幸,在建橋員工們齊心協力和上海將士御敵于前方的共同努力下,僅過了一個半月,第一列火車從大橋上駛過錢塘江,“錢塘江造橋”成功!
與時俱進的愛國者
1937年,侵華日軍南逼日緊,在抗日將士和戰略物資大部搶運結束后,為了阻止日軍南犯的速度,在12月23日大橋建成僅37天時,茅以升忍痛將大橋主體關鍵部分炸毀。他心情沉重地說:“造橋是愛國,炸橋也是愛國?!比毡就督狄院?,茅以升又迅速主持將橋修復通車。錢塘江大橋是見證中華民族不屈不撓之橋,也是紀念茅以升的一座不朽豐碑。
茅以升除了是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更是一位與時俱進的愛國主義者。從杭州茅以升事跡展覽館陳列的書信、照片中,我們得以了解到茅以升曾多次表達想要入黨的愿望。1962年,茅以升向周總理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總理對他講,像你這樣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科學家,目前還是留在黨外工作為好。茅以升領會了黨對他的信任與更高的要求,決心做一個黨外布爾什維克,時刻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1985年,已90歲高齡的茅以升又一次向黨表達了自己的心愿,他說,是繼續留在黨外還是吸收入黨,怎樣對黨有利、對國家和人民有利,我就應當怎樣去做,這是大局。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是我的終生愿望。1987年10月12日,終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茅以升一生造橋,一生報國,將愛崗敬業與為國為民深度融合。如今,當人們走在戰后重新修建的錢塘大橋上時,又怎會忘記茅以升用一腔愛國赤誠,為新中國橋梁事業譜寫的壯麗篇章。
人物簡介:
茅以升(1896.1.9—1989.11.12),江蘇鎮江人,中國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歐美同學會主任委員、會長。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