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沙灣市堅持“強管理、搭平臺、抓培育”,充分發揮人才工作室示范引領和“傳幫帶”作用,不斷培育本土優秀人才,推動形成高層次人才與后備人才競相綻放的良好格局。
強化管理,確保工作室科學規范運行。制定出臺《沙灣市高層次人才工作室管理辦法(試行)》,建立工作室領銜人負責制、預期目標制、導師制,明確人才工作室職責任務、考核獎懲及監督管理等機制,規范工作程序和環節,確保工作室有效運行。加大對人才工作室的管理和服務,為其配備相對獨立的工作場所和相應的辦公設備,妥善解決工學矛盾,保證工作室成員安心工作、專心研究。推行人才工作室年度考核和期滿評估制度,實行工作室成員動態管理,結合培養方案、工作表現和作用發揮等,全面客觀作出評價,對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人才工作室取消命名,對工作不力、無工作成效的工作室成員,進行動態調整。
搭建平臺,激發工作室創新發展活力。組織學習培訓,圍繞工作室主要研究方向開展調研考察、主題論壇、沙龍研討等活動,支持工作室成員積極參加高層次學術交流和研討,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優化知識結構。舉辦人才工作室觀摩交流會,建立高層次人才交流群,搭建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形成比學趕超、創新實干的濃厚氛圍。引導各工作室深入開展學術研究,結合“雙減”政策開展課題研究,形成《高中生議論文寫作評改模板設計及使用研究》《基于學情的整本書閱讀活動設計與評價研究》等9個研究成果,推廣應用椎間孔鏡技術等6個醫療新技術,彰顯了工作室引領示范和智庫作用。
抓實培育,提升工作室培養人才力度。創新工作室人才培育模式,采取“工作室領銜人幫帶工作室成員、工作室成員幫帶后備人才”“1+N+N”帶徒傳技的方式,師徒結對23對,輻射培養后備人才50余名。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積極參加各級賽事、兵地融合、線上線下交流研討活動,邀請疆內、兵團高水平專家來沙授課指導、交流研討,實施分層分類“菜單式”精準培訓,拓寬人才視野,提高新技術應用和課題研究能力。截至目前,共32人獲得自治區級榮譽、22人獲得地區級榮譽。全面落實“五個一”(帶一支團隊、抓一項研究、做一次展示、形成一種特色、出一批成果)工作職責,大力開展“一師一優課”“名師送教”等活動50余場次,開設專題培訓班27場次,培訓500余人次,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能賦力。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